一、高校财务管理现状分析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高等院校已经脱离了单靠国家财政拨款的办学状况,步入了多渠道筹资的办学模式。高校自主权逐步扩大,在从事教学科研活动的同时,高校还开展对外投资、合资、租赁、创办校办企业等经济活动。
资金使用已经涉及到教学科研、物资采购、基本建设、后勤保障、产品生产等方方面面。要使大量的资金筹集和使用活动健康和有序的进行,就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然而,我国高校的内部控制制度现在还不够健全,一些违法违纪和管理混乱带来的损失浪费等问题,事实上都可以在内部控制方面找到原因。内部控制范围不全面。有些高校往往强调对财政拨款和学费收入的内部控制,弱化了对科研经费和银行贷款的内部控制。
而现实是这一部分资金所占比重很大,是不容忽视的;有些高校未将二级单位财务和校内结算中心纳入内部控制的范围,或控制不严,监督不力,致使校内结算中心出现非法集资、高息揽存、发放贷款等违规资金运作现象。
内部控制的内容不全面:如有些高校未建立重大建设和投资项目论证、决策机制等内部控制制度,导致对外投资决策失误,造成投资损失。
内部控制执行不严:有些学校虽有内部控制制度,但没有严格执行,制度形同摆设。
固定资产管理不严: 许多高校普遍存在以下现象:固定资产验收不负责任,保管维护不力,违章处理不严;固定资产入账、销账不及时,入账价值不准确,形成大量账外资产,使固定资产有实无账、账实不符;有的部门之间存在相互攀比的情况,竞相购买现代化办公设备,造成办公成本高,设备利用率低等问题。同时也存在相关部门缺乏配合,部门之间没有定期核对制度,缺乏沟通与协调,各自为政,最终往往导致固定资产管理的账实不符与无序。
风险意识缺乏:随着国家扩招政策的实行,学校办学起点的升格,国家、地方财政拨款和自筹收入等无偿性财务的支撑已远远不能满足学校对资金的需要量。学校为了搞好基本建设,利用银行贷款改善办学条件,解决了事业发展过程中的实际困难。但是,部分高校对贷款认识不够,没有意识到贷款所增加的财务负担及到期不能还贷的风险。盲目贷款征地、上项目,其规模大大超过了经济承受能力,潜伏了高校发展的隐患。个别高校,由于贷款远远超出了总资产负担能力,沉重的利息支出使学校财务状况恶化,资不抵债,“破产”隐患凸现,难以抵御发生意外情况,这样必然影响到正常的教学科研及维持费用的支出。
预算编制不完善:一些高校没有树立起科学的预算管理理念,重预算编制、轻预算执行。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各部门预算和高校内部预算脱节,编制预算与执行预算脱节;预算项目没有尽可能细化,预算支出没有科学的定额和标准;预算编制时间过短,预算编制过程透明度不高等原因造成了部门预算不准确,预算内容不全面;有时编制的部门预算没有客观反映学校财务收支全貌和体现学校的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高校缺失对“债务预算”的管理规定,导致目前高校预算和会计核算之间有很大差别,使高校的举债问题难以处理,预算编制基础面临挑战。在预算执行上存在没有建立相应的跟踪、分析和评价制度,对各部门的预算经费难以做出准确、具体的分析评价,对资金的使用效益也难以正确、完整的评价的情况。预算执行中还存在预算内容不实、预算约束不强和预算执行不了的情况。
一些学校对于各项事业经费,在使用上往往事先无计划,缺乏统筹安排,对全年业务开支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在资金使用过程中无控制,不管对事业发展是否需要,只要领导批字就全部报销。资金的使用缺乏计划性,因而导致资金使用不合理,使一些主要工作因缺乏资金不能按期完成,影响了事业的发展。。对财务管理工作重视不够。
目前的高校财务工作范畴仍然局限于记账、算账、报账,对内、对外只能提供有关的历史数据和基本信息的解释。财务处仅仅是履行经费收支的“大出纳”。对内对外提供的有关基本信息,仅限于历史数据和解释,未进行深入的财务分析、资金效益考核。随着学校升格后办学规模、经费来源的迅速增长,经济业务更加繁琐、内部控制要求越来越严格,高校的财务工作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守旧的会计理念,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财务工作要求。
二、当前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应对措施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不断增强法纪观念,树立依法理财的思想。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财经工作,认识到加强财务管理的重要,确立财务管理在学校日常工作中的必要地位,改变财务工作是“二线工作”的观念。加强领导班子的财经法纪和财务规章制度的学习,加深领导成员对财经责任的意识,在班子成员中形成依法理财、民主理财、科学理财的观念,做到认识到位、管理到位和执行到位。完善校内经济责任制,规范内部管理。在“统一领导,集中管理”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相结合的高校财务管理体制下,建立和完善责、权明确的校内经济责任制,完善责任追究办法,维护学校内部正常经济秩序。
其一,落实校长是学校财经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校长要加强对学校财务管理的领导,科学决策,合理运筹有限资金,促进学校事业发展。
其二,坚持财务“一支笔”制度,落实内部二级部门负责人的审批权限,并强化与权利相对应的责任意识。
其三,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对人、财、物等事关学校资源运用的部门,按照岗位相互制约、相互牵制的原则,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对权利的制约,及时发现和纠正财经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制度来管理、控制经济行为。
强化预算管理,切实发挥预算管理在学校财务工作的“指挥棒”作用。从实行部门预算以来,高校预算从编制方法、内容以及程序上都进行了规范,对于加强高校财务管理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仍然存在预算编制被动应付、收支测算不准确、执行不严以及“对上”预算和“对内”预算两本账等问题。强化预算管理,必须树立预算管理在学校财务管理中的中心地位,以预算统领学校财务工作,确实发挥预算管理在学校财务工作的“指挥棒”作用。具体而言:
一是结合学校现有资源和资金来源渠道,编制学校总体发展规划相配套的资金筹集计划,保障学校年度预算的可持续和有计划。
二是提高预算编制水平。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制定科学、合理的日常公用经费定额标准,并按照“轻重缓急”和事业发展需要确立专项建设项目。
三是注重预算执行过程的严肃和强化监督职能,对经学校审定的预算,原则上不予调整,强化预算的约束力,强调预算管理从“重分配”到“重管理”过渡。
同时,加大对预算执行的监控和分析,对经费支出,特别是项目资金支出严格实行“问责问效”。加强贷款管理,防范财务风险。
一要科学、合理地制定学校总体发展战略、学科及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校园建设规划,正确处理好学校教育事业发展需要与自身经济承受能力的关系,提倡厉行节约,坚持量力而行,坚决杜绝一切奢华浪费和超标准行为。
二要建立贷款资金风险防范机制。即结合学校自身财力和国家资金市场,认真研究项目资金结构,以资金成本最低为标准制定科学的资金使用方案,努力降低贷款资金在项目中的比例,减少财务风险;根据事业收支规划,合理安排贷款本息的偿还时间,合理安排调度资金,避免因准备不足、资金周转困难而出现财务信用危机;建立贷款还款准备金制度,每年定期按贷款余额提取贷款还款准备金,硬规定准备金不得挪作他用。
三要建立贷款风险预警制度。按照教育部、财政部组织开发的“高等学校银行贷款额度控制与风险评价模型”,认真测算学校累计贷款控制额度和贷款风险指数,随时掌握和了解学校财务风险状况。
对于财务风险达到预警线的,作为财务部门及时向学校领导汇报,建议重新审定建设计划,停止贷款资金筹集。加强培训工作,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会计业务队伍。定期组织财会人员认真学习党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加强财经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的学习,使财务人员知法、懂法和守法。特别是要不断加强国库集中支付、政府收支改革等新知识学习,以适应财政改革要求。坚持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和廉政建设。
财会人员树立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品质,秉公执法,自觉地遵守和维护财经纪律,敢于严格要求自己;同时结合高等学校的特点,树立育人为本,主动搞好服务工作,注重服务态度,并建立承诺制度,自觉接受学校师生员工的监督。(来源:荆楚网)